行业科普 纺织服装的面料识别及含量鉴定
摘要:行业科普 纺织服装的面料识别及含量鉴定
基本概念
纺织服装面料成分是决定洗涤工艺的重要因素之一,客衣洗涤事故比较常见的问题时常发生在服装产品本身质量不合格,尤其是面料成分直接涉及到产品成本。所以出现纠纷以后,我们需要按照服装产品的标识牌去了解该产品是否确实符合执行的标准?面料成分含量是否确实如标识所示?
定性鉴别
鉴别纺织服装面料是何种原料制成的方法有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法,染色法,化学溶解法,密度梯度法,荧光法以及一些新技术,比如红外光谱吸收法等。常用的主要是前三种。 手感目测方法是通过眼看(长短,色泽含杂等),手摸捏(弹性,硬挺度,回弹性,冷暖感等,耳听(丝鸣感等)来判断。这种方法简便,不需要任何仪器,但需要鉴别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于服装面料进行鉴别时,除对面料进行触摸和观察外,还可以从服装面料边缘或隐蔽处(在确保不破坏服装)进行抽纱,并将其拆下纱线进行鉴别。燃烧法是利用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其燃烧特性不同来加以判断;显微镜法是根据各种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特征来鉴别,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定量分析
分析各种原料各自含量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物理法包含手工拆分方法和显微镜测定方法。手工拆分方法是指对于目测能分辨区分的纤维,采用手工拆分,烘干,称重,从而计算出纤维质量含量。显微镜测定方法是采用显微镜放大后辨别各类纤维,测量纤维直径或横截面积,结合测得的各类纤维根数,按需分别计算纤维质量含量,体积含量及根数含量。化学法是面料经组分鉴别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去除一种组分,将残留物称重,根据质量损失计算出可溶组分的比例。通常先去除含量较大的纤维组分。
标准依据
FZ/T 01057-2007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GB/T 2910-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FZ/T 01101-2008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测定 物理法
拓展阅读(网络资料,仅供参考)
麻纤维: 是一种植物纤维,被誉为凉爽高贵的纤维,它吸湿性好,散湿也快,不易产生静电热传导大,迅速散热,穿着凉爽,出汗后不贴身,较耐水洗,耐热性好。由于麻纤维卷曲度小,其服装制品穿用后易起毛,洗涤时不易用力刷洗。
桑蚕丝: 天然的动物蛋白质纤维,光滑柔软,光泽柔和明亮,有冬暖夏凉的感觉,摩擦时有独特的“丝鸣感“现象,较好的耐热性,桑蚕丝制品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但是其鲜艳颜色的制品色牢度稳定性差。耐汗渍牢度不佳,不宜用含氯漂白剂,特别是缎纹组织的桑蚕丝制品穿着不当易出现刮丝、拼丝现象。
粘胶: 以木材、棉短绒、芦苇等含天然纤维素的材料经过化学加工而成,俗称称人造纤维的典型代表。具有天然纤维的基本性能,染色性能好,色牢度好,但织物吸湿后易膨胀,缩水率大,湿态强力低,,耐碱不耐酸。一般黏胶纤维可与棉、麻、丝、毛混纺。
涤纶: 属于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面料挺括,不起皱,保形性好,强度高,弹性好,经久耐穿并有优良的耐光性能,涤纶纤维吸湿性较小,涤纶制品洗后不褪色,无需熨烫,具有良好的洗可穿特性;但容易产生静电和吸附灰尘。
锦纶: 为聚酰胺纤维,也是所谓的尼龙,锦纶最大特点强度高,耐磨性好,但是锦纶保持性差,制作的服装不如涤纶挺括,易变形。耐热性能不好,一般锦纶纤维用于制作丝袜、弹力袜、外套等。
腈纶纤维: 腈纶纤维外观呈白色,卷曲、蓬松好、手感柔软,其织物颜色鲜艳,光泽好,酷似羊毛,经常与其它纤维混纺作为服装面料。腈纶纤维在穿用中静电大,耐磨性在合成纤维中较差,易起球。腈纶织物保暖性蓬松性较好,耐日晒牢度好。纯腈纶纤维织物多为针织物,如运动衫、膨体纱等等。腈纶纤维也是粗纺毛织品的原材料的好搭档。
丙纶: 外观似毛戎丝或棉,有蜡状手感和光泽,弹性和回复性一般不易起皱,比重小,轻,服装舒性好,能更快传递汗水使皮肤保持舒适感,强度耐磨性都比较好经久耐用,不耐高温。
氨纶: 化学名称为聚氨酯纤维。具有优良弹性又称弹力纤维,也称莱卡,弹性好,手感平滑,吸湿性小,有良好耐气候和耐化学品性能,可机洗,耐热性差。 氨纶纤维一般不独立使用,大多数与其他纤维合股或制成包芯纱,主要用于制作弹力服装。比如:氨纶包芯纱内衣、游泳装、时装以及多用于针织服装的领口、袖口等。
维纶: 织物外观和手感似棉布,弹性不佳,比重和导热系数小,穿着轻便保暖,强度耐磨性较好结实耐穿,有优良耐化学品,耐光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