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制革问题:生牛皮
摘要:第一部分:牛皮制革过程的基本问题
第一部分:牛皮制革过程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原料皮
(1) 动物生长期间的伤残缺陷:
①熨记(烙印) 用烙铁在动物的尾部(臀部) 烙熨的字母、符号等标记。美国的生牛皮经常出现多重熨痕,留在粒面的熨痕在成革后仍可见到,有的甚至透过整个真皮层。因烙印大多打在动物的臀部,大大影响了成革的利用率。
②肥皱:脖颈部、腋部、四肢等。
③虻眼:牛在饲养期间,牛虻幼虫钻入皮内蚕食皮质形成的小空洞或尚未愈合的虻孔称之为虻眼:虻眼愈合则形成伤疤,称之为虻底。虻眠多集中于臀背部。
④伤疤:草刺刮伤,皮鞭、棍棒抽打等伤痕形成疤痕。
⑤色斑。
⑥癣癞、皮肤病、湿疹:疥癣原虫(螨) 寄生引起,患部皮面粗糙,光泽晦暗,甚至缺面。
⑦虱叮。
⑧卧栏伤:排泄物造成的缺陷。
(2) 动物屠宰时产生的缺陷:
①由于剥皮的方法不正确,或屠宰后血未放尽等原因而产生的原皮缺陷。
②乡村屠夫造成的原皮缺陷。
③原皮在早期阶段放置时间过长,从而引起细菌损伤。
(3) 生牛皮保存中的缺陷:
①盐皮、铁斑、铜斑、萘斑、腐烂、肉面被细菌产生的有色物质污染、盐斑、霉斑等。
②淡干皮:热伤与自然分层现象;曝晒干皮;甲亮虫蛀或昆虫伤;折痕(折裂);冰冻干燥中易出现的缺陷等。
③浸酸裸皮、压褶、霉斑等。
(1) 一级皮:
皮形完整,腌制充分,没有破涧,没有剥皮刀切穿的洞,没有深度超过皮厚度一半的刀伤或机械造成的伤,没有超过1in (1in=2.54cm) 的目视可见粒面伤残或破面。
在离皮边缘不到3in 的部位有破洞或刀洞但经修边把伤残部分去掉,不影响皮形完整者,仍可划为一级皮。
(2) 二级皮:
原皮皮形不完整,或是在皮的主要部位范围内仍有破洞、剥皮刀切穿的洞、或由机械或剥皮刀造成深度过半的伤口,但其长度不得超过6in,目视可见集中于一处的粒面伤残或瘤肿,但其所占面积需小于1ft²(1ft²=0.09m²)
(3) 三级皮:
原皮有脱毛现象,有5个及以上的洞,或由机械或剥皮刀造成深度过半的伤口,或切穿的洞其中任何一个长度超过6in 以上,腌制不良,集中虻眼、瘤肿或其他伤残,其面积超过1ft²以上。
对于生牛皮这种特殊产品,除了美国生牛皮的分级标准较为规范外,其它产地的生牛皮实际上没有非常规范的分级标准,一般都采取T/R 级 ( 即统级) 的方式来分级,一些大的供应商也采取自发定级来分级。
另外,就品种而育,高档皮都会区分母牛皮、奶牛皮、公牛皮等品种,并进行分别报价,但中低档皮除报价显示为统级外,对品种不会加以区分,因为大多数中低档皮的采购与来源都是混杂的,如公牛。
母牛、奶牛从大类上讲是黄牛类牛种,供应商只要将黄牛皮和水牛皮分开即可。
至于等级以外的品种,一般在报价时注明,以下分级仅供参考:
(1)A类皮
皮形完整,没有超过3个的刀洞,没有腐烂掉毛,没有明显的虻底虻眼,允许带有虱叮,开口刺划伤,可相应视为A 类皮。
(2)B类皮
皮形基本完整,带有3~6个的刀洞,有轻微的掉毛现象,有轻微的虻底虻眼,允许带有虱叮和开口刺划伤,可视为B类皮。
(3) C类皮
皮形不完整,带有超过6个以上的刀洞,有腐烂掉毛现象,但不是整张皮都腐烂,有较大面积的虻底、虻眼,允许带有虱叮、划伤,可视为C类皮。
(4) 等外品
皮形很不完整或严重腐烂,虻底、虻眼大面积覆盖,或带有严重的虱叮与开口刺划伤。
在国际贸易中,如北美销售的生牛皮,普遍采用以 “美元/张” 作为贸易计价单位。
可以通过将进口生牛皮的总质量除以每张的平均质量,计算出进口的大致张数及平均价格水平,由此判断申报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少报漏报等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
进口张数= 生牛皮实际总质量/每张的平均质量
每张平均单价=生牛皮总价/张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本网站上的内容均是搜索引擎技术搜录所得,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对发布的内容包含所涉及的图片之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适用性、安全性等概不负责,也无法负责。不承担用户、任何人士或单位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